網絡成癮

互聯網及電腦的普及為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過度使用網絡亦有機會演變為成癮問題。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第11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已經正式把「電玩失調」(Gaming Disorder,或稱為遊戲障礙)定義成一種疾病。

網絡成癮一般是指過度使用網絡,例如:參與網絡社交、遊戲等活動,甚至在非工作或學習需要的情況下,花大量時間在網絡上;除上網之外,對其他事情都提不起勁,以致對個人、家庭生活及學業或工作造成負面影響。若在網上參與賭博、購物或瀏覽色情網站,更有可能引致其他成癮問題,例如:病態賭博、購物成癮或性成癮,形成多重成癮問題。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便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亦指出,部分人士全神貫注地玩網上遊戲時,其部分腦部神經的強度猶如毒品所引起的反應一樣。雖然「網絡遊戲成癮」未正式納入為精神疾患,但相關的診斷準則及研究亦正進行和討論當中。

網絡成癮的分類

  • 網絡關係成癮
    過份投入網絡關係,如透過社交網站及即時溝通工具等和別人建立關係。
  • 網絡色情成癮
    沉溺於成人網站、色情資訊或參與網絡性愛等。
  • 網絡交易成癮
    有一種難以抗拒的衝動去參與網上交易活動,例如:購物和拍賣,從而得到滿足感。
  • 網絡賭博
    花大量時間參與網絡賭博活動,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甚至導致無力償還的債務問題。
  • 網絡訊息成癮
    在非工作及學習需要的情況下強迫性地瀏覽網頁(如社交網站)或搜尋資料。
  • 電腦遊戲成癮
    強迫性地玩電腦遊戲,包括網上遊戲及下線電腦遊戲,甚至產生健康問題。

網絡成癮帶來的影響

  • 心理方面
    成癮者會不斷出現強烈的渴望去參與網絡活動,當嘗試減少使用網絡時,便有可能出現斷癮症狀,如情緒低落、專注力不足或暴躁等。
  • 生理方面
    網絡成癮的行為亦有損身體健康,包括手部及手腕疼痛、眼睛乾涸或疲倦、肩背及頸痛、頭痛、睡眠障礙、體重顯著下降或上升等。
  • 人際關係方面
    成癮者長時間沉溺於網絡世界,很容易忽略家人及朋友,影響彼此的關係。
性上癮

性上癮(又名性沉溺或性慾異常亢進),指任何與性有關的行為過多,以致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對家人、朋友或伴侶造成困擾。

患者的生活被與性有關的事物所佔據,甚至視與性有關的事物比家人、朋友或伴侶更重要。當性主宰了患者的生活時,患者寧願犧牲他們本來珍惜的事物,以維持或獲取進行與性有關的行為的機會。

性上癮患者沒有單一的行為表徵,任何與性有關的行為都有可能主宰患者的生活到無法控制的地步。常見的性上癮行為包括:自瀆、與同性或異性發生性行為、瀏覽色情刊物/網站/影片、光顧性工作者、露體、偷窺、電話性騷擾及網絡性愛。

任何與性有關的行為,即使本質健康,也有可能成為性上癮患者的上癮行為。

性上癮的常見特徵

  • 覺得不能自控地去進行與性有關的行為
  • 持續地進行與性有關的行為
  • 患者希望或曾經嘗試減少與性有關的行為
  • 當感到煩惱或情緒不穩時,患者通常會進行與性有關的行為以疏導情緒
  • 與性有關的行為的次數或激烈程度不斷增加
  • 患者的情緒很容易被性有關的行為波動
  • 患者花大量時間或製造機會去獲得與性有關的行為
  • 患者因與性有關的行為而忽略社交生活、工作或其他娛樂活動
  • 患者與性有關的行為對家人、朋友或伴侶造成困擾


消費成癮

大部份人消費購物,是有目的、有計劃地應付日常所需,或是負擔能力以內的奢侈品。

其實消費購物行為背後有很多象徵意義,它可能被用作為減壓、轉換情緒、自我獎勵,或是獲得自我價值與認同的方法。

過度消費是指當事人的腦海裏長期被購買念頭所佔據、難以抗拒消費衝動,消費行為主要由心理需要而非實際需要所主導,甚至因此而出現情緒、社交、工作或經濟等問題。

過度消費者常見有以下特徵

  • 喜歡獨自消費
  • 消費物品往往並非必需品
  • 消費時間往往比預算的長
  • 消費時感到忘我及情緒高漲
  • 每當感到不快、失望、憤怒等負面情緒時特別容易出現消費衝動
  • 消費後會出現內疚情緒,但仍會繼續
  • 向別人隱瞞消費內容及金額
  • 明知消費金額超出個人能力範圍但仍難以停止消費

消費成癮的過程及影響

購物過程可能會為消費成癮者帶來快感及控制感,而且過度消費者主要依賴消費購物作為獲取這些正面情緒的單一途徑,又或是用以發洩情緒或逃避問題。研究顯示,部份消費成癮者同時患有情緒病、藥物濫用或暴食的問題。

當成癮行為越來越嚴重時,那些正面回報便會越來越短暫,取而代之便是負面情緒,如內疚、後悔、情緒低落等。亦可能會為了延長及獲得更大的滿足感而進行更極端及頻密的消費行為,嚴重影響個人情緒、人際及家庭關係、工作及財政狀況等。

常見的影響是當事人因過度簽賬而出現債務問題,而為了償還債務,以欺詐手法向家人及朋友借貸,使朋友及家人對其失去信心,導致關係破裂。另又可能因擔心債務問題而出現焦慮、抑鬱情緒,直接影響當事人的工作表現或學業,更可能形成惡性循環,影響深遠。

病態賭博

病態賭博是指當事人的賭博行為已達到不能自我控制的狀態,包括花長時間回想及計劃下次的賭博活動,逐漸增加下注的金額,輸錢後會出現強烈「追賭」的衝動,結果損失大量金錢,造成嚴重欠債,甚至會以欺詐的手法向家人朋友借貸,因而影響家庭關係、經濟、工作、情緒和身體健康。除了一般的賭博活動,例如:賽馬、賭波、賭場、賭船、打麻雀、六合彩等,賭徒亦可能沉迷網上賭博或炒賣有賭博成份的金融產品。

病態賭博的影響

賭博問題可以隱藏一段很長的時間。當發現賭徒在賭博中輸了大量金錢或嚴重欠債,家人都很可能感到極度震驚。賭博問題引致的嚴重壓力,會對賭徒本身及其家人造成精神健康問題,例如:焦慮、抑鬱等;以及與壓力相關的身體健康問題,如失眠、潰瘍、排便困難、頭痛和肌肉疼痛等。

病態賭博的成因

病態賭博的成因頗為複雜,例如:大部份的病態賭徒都抱有一些錯誤的信念,如繼續賭的話,可以贏回已經輸掉的金錢;或除了繼續賭博之外,沒有其他方法去解決現有的財務及其他個人或家庭問題。其他因素還有:受父母、家庭成員、朋輩或社會文化的影響;或者曾經贏過很多錢,而追求再贏的興奮;或者希望藉賭博贏錢增強自信心;又或缺乏其他娛樂或生活目標及意義等。很多人可以從賭博成癮中康復,只要耐心和努力,透過輔導和心理治療,賭徒及其家人可以共同找出引致成癮的根源,重建健康的生活及改善家庭關係。

飲食成癮

一般人進食主要是滿足生理需要,就算偶爾因為喜慶節日而過度進食,但也會因為身體發出飽足訊號而能夠節制停止。暴食症與狂食症患者的情況則剛好相反,他們的進食習慣是由情緒主導而非身體主導,往往為了發洩情緒、麻醉自己、逃避壓力與問題等心理需要,而於短時間內失控狂食,直至出現過飽而感到身體不適。暴食漸漸成為了處理情緒、壓力的唯一途徑而形成惡性循環。暴食症患者會於暴食後進行危害健康的補償行為,如扣喉、濫用瀉藥等;而狂食症患者則缺乏補償行為,因此大部份同時是癡肥症患者。

飲食成癮患者常有以下的特徵:

  • 腦中經常想著食物,難以控制暴食的衝動
  • 獨自一人才會暴食,在別人面前進食份量正常
  • 暴食後感到強烈的內疚感
  • 經常退避社交場合,減少與朋友接觸
  • 暴食症患者會因補償行為而體重正常

暴食症與狂食症的影響

對暴食症與狂食症患者來說,暴食行為能帶給他們逃避現實的抽離感。但當暴食行為一旦失控,則會出現嚴重的生理、心理及社交困擾。在生理方面,患者在暴食其間經常大量攝取高熱量、高脂肪及高糖份食物,容易出現因不良飲食習慣而引致的疾病,如癡肥、心血管疾病、及腸胃問題等;如果患者慣性採用不健康的補償行為,如扣喉、濫用瀉藥等,更會出現食道破損、胃酸倒流、電解質失衡、便秘等後遺症。在心理方面,經常出現抑壓與失控的惡性循環,會令患者的自我形象低落,亦會因暴食後感到內疚及害怕體重增加而產生焦慮、抑鬱等情緒困擾。大部份患者都習慣將問題隱藏,為了怕被人發現自己失控狂食,或怕被人取笑體重增加,因而迴避正常社交場合,導致與朋友關係疏離。

其他成癮問題

其實,現今社會還有很多其他類別的成癮問題,但因為研究實證資料有限,還未能將這些類別列入成癮問題,例如較常聽到的包括「運動成癮」、「工作成癮」、「偷竊成癮」等。而現今流行醫學美容的風潮,更有可能增加日後「整容成癮」的機會。

如果一個人有一些習慣性的重覆行為,而這些行為已對個人的身心健康有損但仍然繼續,而且漸漸變得失控及瀕繁,甚至出現斷癮徵狀的話,便應想想這個行為是否已變成成癮問題。